關于微景通
【全域旅游】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
發表時間:2018-05-29
“十二五”以來,我國保持著入境旅游人次高于出境旅游人次、國際旅游收入高于國際旅游支出,即“順差”或者說“黑字”的良性發展態勢。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是入境旅游的黃金發展期,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也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服務品質的標桿。今天,入境旅游正在從全面恢復走向持續增長的新階段,出境旅游則面臨著高速增長到理性發展的轉折點。搶抓小康社會中國夢的時代機遇,創新旅游市場宣傳推廣工作機制,以全域旅游“組合拳”保障國際旅游順差穩步擴大,是新時期旅游強國“三步走”戰略的必然選擇。

我國市場化意義上的旅游業以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入境旅游為發端。在國家戰略的統籌下,旅游系統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保持了入境旅游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除個別年份外,前20年的入境游客人數和外匯收入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共接待5.76億人次海外游客,年均增長率19.47%;共獲得外匯收入78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20.55%。考慮到出境旅游尚處于培育期,以上數字可以視為本期國際旅游順差數?!笆濉薄笆晃濉逼陂g,入境旅游增長雖有所放緩,但入境外匯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長。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間,我國共接待11.55億人次海外游客,年均增長率4.6%;共獲得外匯收入3128.2億美元,年均增長11.1%。同期的出境人數3.35億人次,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8.20億人次。
進入“十二五”以來,盡管隨著高速增長期的消失,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入境旅游市場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發展期,增幅連續幾年波動下行,個別年份的入境游客數量也有所下降,但是從總體上看,入境旅游仍然在人數和收入上超過出境旅游。
十八大以來,入境旅游市場降幅開始明顯收窄,國際旅游收入增幅持續擴大。從2013年起,入境旅游市場的降幅已經明顯收窄,當年度國際旅游收入實現3.3%的增長。2014年,觸底反彈的態勢已經顯現,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28億人次,國際旅游收入1053.8億美元。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1.34億人次,同比增長4.14%;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7.8%。當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次增幅放緩至9.0%,出境旅游花費1045億美元,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旅游數量近1700萬人次,旅游順差91.5億美元。2016年,接待入境游客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5%;國際旅游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當年出境旅游花費1098億美元,實現旅游順差102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同年外國人入境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分別為2815萬人次和8.3%,創金融危機以來歷史新高。當年出境旅游人數增幅進一步放緩至4.3%,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數量1640萬人次。2017年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6950萬人次,出境旅游人數6203萬人次,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數量747萬人次。
正是基于宏觀數據、專題調研和綜合研判,國家旅游局近期做出了明確判斷:我國入境旅游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后的蕭條期,正在從全面恢復轉向持續增長的新階段,出境旅游則從高速增長步入穩定增長期,國際旅游順差有望進一步擴大。
展望未來五到十年,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也更加穩固的大國形象與傳統觀光資源相疊加,為國家旅游形象注入了全新的內涵。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APEC峰會、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的成功,上合組織、亞投行等中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組織的穩步擴容,都在不斷彰顯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大國形象的型塑則激發了國際游客認知“現代中國”和“崛起中國”的原生動力。一個既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又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建設成就;既有美麗的自然資源,又有將要實現的全面小康社會;既有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內聚力,又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行動力的中國,構成了新時期國際游客到訪的核心引力和關鍵動力。
我國與入境旅游相關的簽證、免稅、航權、邊檢等便利化政策正在單點突破走向協調推進,為國際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截至2016年底,已有北京等19個城市落地實施,適用對象覆蓋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在內的51個國家。在充分總結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上海等4省市實施海陸空三類口岸聯動的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購物免退稅政策已在海南等18個?。ㄖ陛犑小⒂媱潌瘟惺校┞涞貙嵤?,有效激發了入境游客購物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了入境旅游消費水平。2015年,僅北京的退稅商品銷售額已經達到7680萬元。
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發展入境旅游的決心從未改變,旅游服務貿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近年來,國家旅游局以《入境旅游發展中長期規劃》為主軸,通過旅游外交和“絲綢之路旅游年”積極呼應國家戰略;構建“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等旅游聯盟品牌,形成地方政府的國際推廣合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廁所革命和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產品供給與公共服務;打造國家旅游新形象,創新推廣平臺、渠道和方式;與俄羅斯、美國、印度、中東歐、東盟、歐盟等國家互辦“旅游年”,倡議主辦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承辦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全體大會活動,彰顯了中國對于世界旅游發展方向的主導與引領作用,為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特別是入境旅游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旅游局頒布的《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十三五”規劃綱要》,用新理念謀劃新時期入境旅游發展戰略,向社會各界特別是旅游行業彰顯國家旅游發展入境旅游的決心和信心。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為入境旅游發展提供新動能。中國夢的實現過程,是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也是旅游基礎設施、商業接待體系與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全域旅游、廁所革命、旅游+,以及旅游管理體制綜合改革的推進,讓更多的入境游客可以盡享景區外更大范圍的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方式。善于用好國際社交媒體,從受眾的視角,用他們聽得懂、入得心的語言把“美麗中國”變成國際旅游市場首選的目的地。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為國際旅游貿易營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統籌實施和擴大免簽證、落地簽證、免稅購物、購物退稅、航權開放、證照互認等政策落地和適用范圍,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有效帶動入出境游客的自由活動。根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專題測算,“十三五”期間將產生約14億入出境游客,其中入境游客7.2億人次,出境游客6.8億人次,入境游客超出出境游客0.2億人次,國際貿易條件進一步優化。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有效提升市場主體發展入境旅游的積極性。用好自貿區與邊境旅游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等政策,擴大旅游業對外開放,調動企業經營入境旅游業務的積極性。完善入境旅游綜合考評機制,引導旅行商對入出境旅游的均衡發展。

我國市場化意義上的旅游業以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入境旅游為發端。在國家戰略的統籌下,旅游系統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保持了入境旅游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除個別年份外,前20年的入境游客人數和外匯收入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共接待5.76億人次海外游客,年均增長率19.47%;共獲得外匯收入78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20.55%。考慮到出境旅游尚處于培育期,以上數字可以視為本期國際旅游順差數?!笆濉薄笆晃濉逼陂g,入境旅游增長雖有所放緩,但入境外匯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長。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間,我國共接待11.55億人次海外游客,年均增長率4.6%;共獲得外匯收入3128.2億美元,年均增長11.1%。同期的出境人數3.35億人次,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8.20億人次。
進入“十二五”以來,盡管隨著高速增長期的消失,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入境旅游市場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發展期,增幅連續幾年波動下行,個別年份的入境游客數量也有所下降,但是從總體上看,入境旅游仍然在人數和收入上超過出境旅游。
十八大以來,入境旅游市場降幅開始明顯收窄,國際旅游收入增幅持續擴大。從2013年起,入境旅游市場的降幅已經明顯收窄,當年度國際旅游收入實現3.3%的增長。2014年,觸底反彈的態勢已經顯現,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28億人次,國際旅游收入1053.8億美元。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1.34億人次,同比增長4.14%;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7.8%。當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次增幅放緩至9.0%,出境旅游花費1045億美元,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旅游數量近1700萬人次,旅游順差91.5億美元。2016年,接待入境游客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5%;國際旅游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當年出境旅游花費1098億美元,實現旅游順差102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同年外國人入境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分別為2815萬人次和8.3%,創金融危機以來歷史新高。當年出境旅游人數增幅進一步放緩至4.3%,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數量1640萬人次。2017年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6950萬人次,出境旅游人數6203萬人次,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數量747萬人次。
正是基于宏觀數據、專題調研和綜合研判,國家旅游局近期做出了明確判斷:我國入境旅游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后的蕭條期,正在從全面恢復轉向持續增長的新階段,出境旅游則從高速增長步入穩定增長期,國際旅游順差有望進一步擴大。
展望未來五到十年,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也更加穩固的大國形象與傳統觀光資源相疊加,為國家旅游形象注入了全新的內涵。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APEC峰會、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的成功,上合組織、亞投行等中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組織的穩步擴容,都在不斷彰顯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大國形象的型塑則激發了國際游客認知“現代中國”和“崛起中國”的原生動力。一個既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又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建設成就;既有美麗的自然資源,又有將要實現的全面小康社會;既有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內聚力,又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行動力的中國,構成了新時期國際游客到訪的核心引力和關鍵動力。
我國與入境旅游相關的簽證、免稅、航權、邊檢等便利化政策正在單點突破走向協調推進,為國際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截至2016年底,已有北京等19個城市落地實施,適用對象覆蓋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在內的51個國家。在充分總結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上海等4省市實施海陸空三類口岸聯動的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購物免退稅政策已在海南等18個?。ㄖ陛犑小⒂媱潌瘟惺校┞涞貙嵤?,有效激發了入境游客購物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了入境旅游消費水平。2015年,僅北京的退稅商品銷售額已經達到7680萬元。
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發展入境旅游的決心從未改變,旅游服務貿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近年來,國家旅游局以《入境旅游發展中長期規劃》為主軸,通過旅游外交和“絲綢之路旅游年”積極呼應國家戰略;構建“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等旅游聯盟品牌,形成地方政府的國際推廣合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廁所革命和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產品供給與公共服務;打造國家旅游新形象,創新推廣平臺、渠道和方式;與俄羅斯、美國、印度、中東歐、東盟、歐盟等國家互辦“旅游年”,倡議主辦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承辦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全體大會活動,彰顯了中國對于世界旅游發展方向的主導與引領作用,為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特別是入境旅游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旅游局頒布的《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十三五”規劃綱要》,用新理念謀劃新時期入境旅游發展戰略,向社會各界特別是旅游行業彰顯國家旅游發展入境旅游的決心和信心。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為入境旅游發展提供新動能。中國夢的實現過程,是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也是旅游基礎設施、商業接待體系與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全域旅游、廁所革命、旅游+,以及旅游管理體制綜合改革的推進,讓更多的入境游客可以盡享景區外更大范圍的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方式。善于用好國際社交媒體,從受眾的視角,用他們聽得懂、入得心的語言把“美麗中國”變成國際旅游市場首選的目的地。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為國際旅游貿易營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統籌實施和擴大免簽證、落地簽證、免稅購物、購物退稅、航權開放、證照互認等政策落地和適用范圍,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有效帶動入出境游客的自由活動。根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專題測算,“十三五”期間將產生約14億入出境游客,其中入境游客7.2億人次,出境游客6.8億人次,入境游客超出出境游客0.2億人次,國際貿易條件進一步優化。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有效提升市場主體發展入境旅游的積極性。用好自貿區與邊境旅游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等政策,擴大旅游業對外開放,調動企業經營入境旅游業務的積極性。完善入境旅游綜合考評機制,引導旅行商對入出境旅游的均衡發展。
打好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組合拳”,強化產品創新,提升服務品質,為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提供高質量的產品配套。在挖掘傳統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體驗式、生活型、創新性、定制化旅游產品的系統策劃與深度開發。豐富拓展產品內涵、完善基礎設施和商業環境、提質升級服務水準,讓入境游客收獲更加美好與真實的旅游體驗。對出境游客,也要引導其理性消費,把更多的預算和時間花在目的地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體驗上,尊重自然、尊重歷史,文明旅游,不斷提升國民素質。